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記者 費天元
本周前兩個交易日,主板注冊制首批10只新股無疑是全市場資金關注的焦點。上市次日,資金對這批新股的定價存在明顯分歧。從滬深交易所公布的交易數據看,機構、游資及兩融資金均在相關個股的兩天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彼此之間的博弈十分激烈。
機構游資重金對壘
交易所每日公布的交易公開信息(即“龍虎榜”),是觀察個股資金面情況的重要參照。根據規則,主板新股改為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后,交易所將披露其首個交易日買入和賣出金額最大的5家會員營業部的名稱及相關買入賣出金額。
周一盤后,首批10只新股上市首日的交易公開信息悉數披露,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間的重金博弈成為重要看點。
機構席位構成最大拋售方。當天,除了登康口腔和南礦集團無機構上榜外,其余8只新股均遭機構席位單邊賣出。其中,柏誠股份、中信金屬、中重科技、江鹽集團的賣出5席均為機構席位,上榜機構累計賣出額均超1億元。
游資等個人投資者則構成重要的承接力量。柏誠股份當日榜單中,5家東方財富證券營業部席位占據買入一側,累計買入金額達1.43億元,與賣出一側的5家機構席位形成互博態勢。相似的情形在中信金屬等個股榜單中也有呈現。
作為國內互聯網券商龍頭,東方財富證券席位一般被業內視作個人投資者的聚集地。此外,國泰君安證券上海江蘇路營業部、中國銀河證券杭州鳳起路營業部也現身多只新股的買入一側,這些席位背后的交易手法則頗有游資特征。
融資資金進場“掃貨”
上市首日即可納入融資融券標的,是注冊制新股的重要特征。昨日,交易所公布了首批主板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的兩融數據,融資資金的進場掃貨態勢隨之浮現。
數據顯示,10只新股在上市首日全部獲融資資金買入,截至當日收盤累計融資余額達9.25億元。其中,中電港融資余額達2.44億元,居于首位,陜西能源、中信金屬融資余額分別達1.57億元和1.26億元。
從上述數據很容易看出融資客對注冊制新股的選股偏好:作為上市首日較發行價漲幅最高的個股,中電港的流通市值雖然只有陜西能源的約二分之一,但融資凈買入額卻為后者的近兩倍,顯示融資資金更看重個股的股價彈性。
值得一提的是,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均未出現融券賣出。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后續戰略投資者出借股票意愿提升,戰投出借將成為重要的新增券源,主板注冊制新股的融券交易有望隨之放量。
與科創板、創業板相似,滬深主板轉融券機制也在實施注冊制后進行了優化,允許中證金融將從戰略投資者借入的配售股票出借給證券公司供其開展融券等業務。從科創板、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經驗看,戰投出借將明顯增加個股的融券交易量。例如,科創板開市初期,板塊的融資融券比例一度接近1:1,不少股票甚至出現融券余額超過融資余額的現象。
后市股價或現分歧
從前兩日的股價運行情況看,10只主板注冊制新股基本保持同漲同跌的態勢。
中金公司認為,全面注冊制改革下,主板股票漲跌幅限制、價格籠子等價格穩定機制的優化,或使得部分交易型資金通過投機行為獲得高收益的操作難度提升,有助于推動投資者由博弈與投機交易向配置與價值投資轉變。
在中金公司看來,隨著A股注冊制IPO常態化,A股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加,個股流動性或呈現一定分化。A股市場流動性或將向具備基本面支撐、受益于中國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優質龍頭公司集中?;诖?,A股投資者機構化、機構“頭部化”、投資行為“基本面化”的趨勢有望持續深化。